济南达尔利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陶短房:天价大米低价稻是政府管出来的

编辑:济南达尔利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18/12/04
大米价格:什么才是政府该管的?

五常大米名声遐迩,价格被炒得很高,但种植这些优质大米的农民却获利不多,大量利润被中间环节吸走。不少人由此呼吁,政府“该管管”了。

问题是,目前这种局面,恰是政府“管出来的”。

据媒体报道称,五常大米90%为“订单农业”,农民是按照订单上所规定的数量、价格耕作销售,而促成这种不公平订单出台的,是政府的相关调控措施;这些下发订单的公司不但包购、包销,还垄断了从稻种到加工米的全产业链,农民只有老老实实按照不公平的订单生产,才有望种出、销售出合乎市场规格的五常米,而下订单的一方却可凭借“居高临下”的地位,单方面解读订单、合约,联手“憋稻”,让农民的利润少一些,自己的利润再多一些。而这些订单企业之所以如此神通广大,有恃无恐,从根本上也还是政府调控所致——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五常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的人员同时还是稻米产业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协会的工作人员,一套人马三块牌子。某位身兼三个部门负责人的政府人士称,这几个机构的职能,是统一行使对稻米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带领企业闯市场,维护企业利益。既然政府主管机构的“管”,维护的只是政府、企业和品牌利益,那么又如何指望政府的“多管”,会有利于农民稻米收入的提高?

许多论者认为,导致高价大米流通环节利润畸高、农民利润被挤占的关键,是“中间商唯利是图”,主张通过政府加大对大米企业的监管,逼迫后者让利。这种论调固然不无道理,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公平地说,任何商业行为的目的都是利润,在商言商,大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本身无可厚非,而他们的逐利行为构成对农民利益的侵害、挤压,从根本上讲,是政府、地方有关监管、调控政策存在误区所致。

正如前文所言,政府的初衷是扶持地方稻米品牌,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特色大米品牌利益最大化,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目的也是提高效率,但这种安排从思路上,已有忽视产业链最底层的农民利益之嫌,在实际操作中,又会因地方主管部门兼项太多,“既是球员又是裁判”、“既是法官又是被告辩护律师”,从而导致相关政策和政策解释向大米企业一方倾斜。

政府当然“该管”,但这种“管”,应该集中在制订公平的市场规则,维护健全的市场秩序,以及打击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上,“订单农业”的初衷是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结果却让农民“卖粮贱”;强调品牌保护,目的是把品牌大米的盘子坐大,结果却让农民与“大盘子”无关,奥妙便在于“管错了位”。

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却未必管到位,即以五常大米论,此前曾多次曝出“假五常大米”丑闻,许多“假五常米”就出在“三块牌子管理”下的五常县内市场,这个责任相关大米企业要负,政府有关部门怕也难辞其咎。

如果政府能够通过调整部门,规范市场规则,健全市场管理,使得大米市场的产、供、销形成良性竞争、有序循环,并对诸如“霸王条款”等行为加以制度性约束和制裁,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就可以令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逐步趋向合理。倘不思及此,一味强化政府职能,希望通过行政干预解决问题,即便不出现“念歪经”之类的杂音,也难免出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尴尬,弄出些刻舟求剑式的吃力不讨好来。

管好该管的事,其余的留给市场,这才是大米风波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